礼达大药厂
传统、前景、责任。
不言而喻由我们研发、制造和销售的药品是我们经营的基础。尽管这样礼达大药厂仍然与其它制药商有着根本的区别。
如果您想更多地了解我们、我们的背景、我们的现实状况和作为雷德尔基金会一部分的我们对所处地位的自我认识,
我们的座右铭:医学与人性
礼达大药厂秉持“医学与人性”这一指导思想来思考对我们-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作为个体商人-来说内在的最重要的事情:一切行动都以至关重要的博爱目的为转移。
这种态度是由雷德尔基金会(Redel Stiftung)的原则决定的。该基金会迄今虽然还没有广为人知,但它并非不活跃:20多年来雷德尔基金会在与罗马尼亚、朝鲜和秘鲁有关的30多个项目上一直提供着各种幕后帮助。换句话说:基金会拥有任何援助都需要的经验!
雷德尔基金会是以礼达大药厂为基础:礼达大药厂的经营收益用于慈善活动。礼达大药厂之所以能做得这样好,完全要归功于它能够生产那些自身就具有很高吸引力的、持久可靠的并且首先是天然的多品种药剂。礼达大药厂药品的用途最终具有像为一个美好目的而进行捐赠一样的慈善效果。
对礼达大药厂的员工-从专业实习者到公司领导-来说“医学与人性”这一格言是每天的鼓励和积极努力工作的动力。
作为雷德尔基金会企业的礼达大药厂
公司创始人尤里乌斯·雷德尔凭借所掌握的有关多种植物潜在高效材料的学问和从减轻病痛的医用植物传统使用情况中所获得的知识研制了无数本草药品的配方。
在尤里乌斯·雷德尔辞世后其儿子汉斯-维尔纳·雷德尔成立了雷德尔基金会并将其遗产继承部分交给基金会。1994年在尤里乌斯·雷德尔的遗孀海伦娜·雷德尔逝世后剩余的公司股份也同样交给了雷德尔基金会。根据章程基金会的所有收益都要用于公益,也就是说,都要用来救助灾害、自然事件和战争事件发生之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自然提供帮助”过去是尤里乌斯·雷德尔的格言并且今天-被忠实地继承下来-依然是礼达大药厂在制药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格言以及礼达大药厂前进的动力。礼达大药厂属于基金会:礼达大药厂的收益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一种在德国罕见的慈善情况。这种情况也体现在礼达大药厂“医学与人性”这一格言上。
公司历史
1936年公司因不断发展壮大而迁往有大型厂房可供使用的巴登-巴登市。即使在这里空间也很快变得狭窄,以致在东部豪恩爱博施泰因建立了新的厂房。1964年公司迁入该址。在公司创始人尤里乌斯·雷德尔1983年逝世之后雷德尔家族将企业交给公益的基金会。自1988年以来企业一直在为完成更高层次的基金会公益目标而工作。该公益目标是为那些因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例如对在罗马尼亚、秘鲁、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项目提供援助。1994年至1998年期间年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景下根据现代化和最新的水平对生产设备和管理做了调整。高技术工艺和配有最新EDV(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的工作场地均成为质量有保证地进行药品生产和销售高档次药品的基础。.



礼达: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现代企业!
礼达大药厂同其产品的推荐者和使用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长期的对话十分重要。礼达药品的开药方者和推荐人同药品制造商一样生活在同样困难的和无法揣度的公共卫生政策环境中。也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在未来共同做好礼达大药厂70多年来都在做的事情:给病人以适当的帮助。因此礼达大药厂积极地与开业医生就医学、制药学和公共卫生政策的课题展开交流。因此开药方者可以期待礼达大药厂提供质量最佳的药品、服务和培训。
重要性日益增加的业务领域是药品出口。我们与波兰和波罗的海东岸三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目前也正在开拓同其他国家的商务关系。多年来在远东中国已经属于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
礼达大药厂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在其他那些不能自己制造药剂的制造商那里也被时常问津。礼达大药厂作为最有价值的制造商可以提供现代化制药设备。
企业政策也服务于基金会的公益目标。所获得的盈利也流向那些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之后的人类痛苦的项目。礼达大药厂将从其传统的“小而精”的制药商地位出发履行这些社会义务。礼达大药厂是高品质本草药品的制造商。他在将来也将保持这一点。企业政策以增强人的健康为转移。产品的花色品种还将不断完善和扩大。适合治疗使用的产品还将不断被更新。这方面的最高要求就是质量和服务。


